第(3/3)页 如果说,凤都的市政建设出于实用角度,还有不少类似“李春发楼”那样的钢铁墓碑,那么这里就是真正建筑的艺术。 李春发楼是为了所有持有朱卡的大明公民,提供的政策兜底性福利,旨在满足一般民众的基础生活条件,并非改善型住房。 以能让李春发公公灵活转身为建设标准的李春发楼,由各省布政司统一建设,免费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大明公民。 这样的楼,对于刚刚从棚户区和乡村走出来的大明人来说,当然是漂亮得不行的好房子。 四四方方的水泥盒子,拥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,甚至还有一个免费的金属架子以供晾晒衣物。 唯一麻烦的是,习惯了农村和棚户区生活的人,时常会因为乱丢生活垃圾,高空抛洒杂物而被衙役们抓住,并当众实施鞭刑。 但总得来说,对于刚刚脱离赤贫的大明人来说,李春发楼无意是最完美的居所了。 绝大部分殷州出生的第二代移民,童年的记忆都与李春发楼密不可分。 但是客观的说,这种改良型的“赫鲁晓夫楼”确实谈不上什么艺术性,也与中华本土建筑文化没有什么明确的传承关系。 如果夫妻是双职工,又在大明工作了十年以上,那么这样的家庭往往会考虑向皇家储蓄银行贷款购买一套排屋,甚至是别墅了。 这种建筑乍一看有点像是后世日本的一户建,但仔细观察的话,中式风格要比倭式风格大气许多。 尤其是这些统一建造的屋子,都是以现存和古籍中的古建筑作为参考,结合了现代材料学特性修建的,极为漂亮。 当然,目前这种建筑还只在殷洲大规模建造,神州那边的老城改造,还是以李春发楼为主。 等到后面,神州富裕起来,才会循序渐进地推广。 虽说神州的人口密度稍微大一点,但也不可能大过后世的日本。 更何况,大明的西太平洋地区可不局限于那960万平方公里…… 鲜卑利亚之类的1000多万领土,虽说是寸土不让的华夏故地,但说实话,就是一片烂地而已,基本可以不做考虑。 但是中南半岛、南洋群岛、缅甸、印度七姐妹邦、除塔斯马尼亚原始野人保护区外的澳大利亚,以及新西兰…… 这些地方林林总总加起来,总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。 除了澳洲中部的大荒漠无计可施,老挝、缅北等深山老林开发不便以外,其他的地区如今被称作不毛之地,无外乎是太热而已。 等到空调这一神器普及之后,这些地区的宜居度将瞬间拉满。 那可是1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优质国土,可以承载至少六七亿人。 而朱富贵的《建国方略》中,大明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总人口约为十五亿,这还是算上朝鲜与倭岛的。 所以,大明公民的居住空间肯定是足够的,至少1/3到1/2的人口可以拥有半独立住宅。 总而言之,李春发楼是基本保障,各种别墅排屋是进阶需求。 但是凤都建筑的美学天花板则是腾龙山大学城。 没错,凤都建筑的美学天花板并非大明皇宫与附属的大元帅府与六部大楼。 虽然后者的规模确实更加宏大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