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矩学鸿生-《片段人生:开局四合院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免礼。”

    子丘先生抚须颔首,许他们落坐。

    商榷坐下后,拱手赔罪道:“前日学生书童失礼,错取了先生留给公子桓的书信,请先生恕罪。”

    子丘先生却笑道:“那荐牌本无名姓,有缘者得之,你即得了,怎又让了出来?”

    此间未有百家之分,子丘先生主治《国礼》,对礼学研究甚深,他总觉得现行《国礼》有疏漏之处,却又不知该从何处着补。

    商榷的篆刻的《弟子规》他也看过,对这个只有几面之缘(原主)的学生很是好奇。

    他只记得此子因身子孱弱放弃了府生的廪生名额,如今靠半部《弟子规》就取得了具名文书。

    若非当年廪生名额之事是他亲自过问,他非认为商榷这是狭势而归来报仇的。

    商榷回答道:“学生见信函之中未及名姓,知是先生走的匆忙,本就有疑惑在心,原想着等先生归来之时再行拜见。”

    商榷顿了顿又道:“也曾有若先生未及赶回,便受用了这等便宜之想。”

    “未成想,公子桓、公子仲几位公子联袂而至,坦言告之,学生就是面皮再厚,也不能私占荐牌不还。”

    子丘先生朗声大笑,对商榷坦言私心很是商兴,认为他心胸坦荡,知节守礼,瑕不掩瑜,是可塑之材,无怪乎能著《弟子规》这等奇文。

    纵使先生开怀一笑,商榷面上也不敢松懈下来,实在是上次李信给他的刺激太深。

    古代人能靠双目著《易经》,算千年事。

    又能在军账之中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

    实非他这种站在巨人肩上,言说众山皆小的人所能小觑的。

    果然,下一秒子丘先生笑容一敛,质问道:“你在《弟子规》中提及兄道友,弟道恭,又在《三字经》一文中言说十义,可是认为应以年龄论尊卑?”

    商榷心中暗暗叫苦,这嫡庶尊卑争论千年也没个结果,究竟该如何定论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
    要是让他说,他思忖良久,抬头看向子丘先生,“学生妄言,望先生恕罪。”

    子丘先生随手一挥,“你且说说看。”

    商榷说道:“就当世来说嫡庶有别,尊卑有序本就是最好的规则。”

    子丘先生闻言眉头一皱,“你继续说。”

    商榷继续说道:“嫡庶分明,能绝庶孽之窥觎,塞祸乱之源本。”

    公子桓虽为嫡长公子,但家中也有庶弟若干,“若庶子能为则何解?”

    “人以才进,不论嫡庶次,这只能用在选拔人才之上,怎能归承继之说。”

    公子仲则说道:“但国赖明主,若嫡出不贤,何解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涉及国事,商榷不由止住了话头,向子丘先生施礼道:“学生未曾有此顾虑,故……无解。”

    这个回答很新奇,子丘先生看向商榷,“即无入仕之心,缘何具名成文,参加乡试?”

    商榷坦言回答:“为不轻易为人所欺。”

    公子仲却说道:“上次商生可不是这般说的。”

    商榷不由瞪了他一眼,怪他多事。

    子丘先生却明白商榷的顾虑,同时也为他能洞明其中深浅感到高兴,“信口闲谈,无须较真。”

    公子桓却在心中惋惜,不由说道:“商生大才不入仕途可惜了。”

    商榷微微一笑,“榷生性懒散,实在不是勤业之人。”

    他家已经有个嫡长公子令了,实在不愿再与嫡长公子桓牵扯。

    而且这两个嫡长公子具都太惨了点,他帮得了一个,帮不了一双。

    公子仲这时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,冲商榷赔罪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他这个性格实在不适合入仕,即使入了仕也容易被人当枪使。

    子丘先生可能也知他性格,故名下的三枚荐牌都送了出去。

    他此次应邀而来,实不敢误了时辰。

    在子丘先生这里坐了不长时间,探明院长品性就告辞出来。

    院长的院落位于府学最东面,占地小两亩,分内外院。

    行近院门时,只听一声爆喝,“站住。”

    商榷回身见是一俊俏书生,满脸怒容站在那里。

    那书生见商榷回头,几步跨到近前,“你可是写那《弟子规》的商榷?”

    商榷拱手欠身,“小生商榷,《弟子规》正是小生所写,不知兄台……”

    那书生怒道:“仗着几分才情,竟敢胡编乱造,乱了嫡庶尊卑,你……”

    商榷直起身,直视对方,直到对方被他逼视地没了声音,“不知兄台何驾,若要论学,还请小生拜见过院长师尊之后,再另择一处……”

    “无须另择……”

    一个浑厚的声音自身后响起,“老夫也想知道知道你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商榷回身看去,只见一老者从院中缓步而出。

    那书生上前几步,与商榷并排而立,拱身施礼,口呼“院长。”

    商榷心知这位老者就是府学书院的院长——青鸿先生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