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听不厌《锁麟囊》-《戏里戏外》
第(3/3)页
专此
敬复周恩来总理同志台鉴。
程砚秋 谨启
1957.12.3
不想他做预备党员不到四个月即去世了,终年五十四岁。为四大名旦寿命最短,也是死时最平静的一个。
程砚秋在一次会上曾说:
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,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……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,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,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?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,我们不能这样贱骨头!我们要和工人一样,要和农民一样,不否认靠职业吃饭穿衣,却也不忘记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。工人、农民除靠劳动力换取生活维持费之外,还对社会负有生产物品的责任;我们除了靠演戏换取生活维持费之外,还对社会负有劝善惩恶的责任。所以我们演一个剧就应当明了演这一个剧的意义。算起总账来,就是演任何剧都要含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。如果我们演的剧没有这种高尚的意义,就宁可另找吃饭穿衣的路,也绝不靠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。
这番话,平实中饱含着哲理,质朴中蕴藏着深意,道出了一个艺术大家的炽热情怀、艺术良知和崇高境界。仰望大师的高风亮节,对比当下某些流行文化的低俗之风,人们不免多有感叹或感慨。有的在“躲避崇高”之后,放弃社会责任,用那些甜腻、粗俗、伪善的东西搪塞大众;有的远离火热的社会现实,兴致勃勃地在各种所谓的开明君主、封建遗老身上寻找灵感;有的在走向自我的旗号下,拒绝理性的光辉,玩味一己的杯水风波和琐碎的生活体验;更有那“身体写作”者,抖搂名人逸闻,展览个人隐私,纵容人们放纵和堕落。还有把文艺当成金钱美色的代言人、追腥逐臭的狗仔队却又在那里自我陶醉或以势压人……相形之下,是如何的泾渭分明,稍微有点艺术良知的人又该怎样的捶胸顿足、无地自容!
听程派戏,学习程砚秋先生的榜样,坚持职业操守,肩负社会责任,绝不把艺术降格为“给人家开心取乐”的工具,该是最起码的准则了。任何不关心国家的兴衰、民族的存亡和民众的福祉的艺术都是没有出息的——这是我的心里话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