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* 诸葛亮端坐在讲席前,腰背挺得板板正正,甚至过于僵硬了,“我……我真的可以吗?” 荀爽开坛讲学,教化民众,上至达官显贵,下至贩夫走卒,皆可来听课。 诸葛亮跟随荀爽做学问,自然会受到老师的耳濡目染,效仿老师的一言一行。 况且当今学子,哪一位研习的不是儒家经典、孔子之道?既然接受了圣人的传承,就当以古代先贤的言行准则来要求自己,继承其有教无类的观点,以泽被苍生为己任。 这个口号喊出来,哪怕士族们心里再不情愿,也不敢公开反对,谁反对谁就是数典忘祖,再无颜面立足于世上。 因此诸葛亮对于教小孩读书这件事本身并无疑虑,他只是担忧自己的学识和德行都不够,贸然授课会误人子弟。 只有像蔡公、荀公那样的大儒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,我不过一总角稚子,有幸得名师指点,从经文中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见解,何德何能但此重任? 吕昭看出了诸葛亮的紧张,她坐到他身边,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,安慰道:“在读书做学问方面,你的水平远远胜过我。” 这是真心诚意的大实话,吕昭的确不擅长做学问,哪怕一百个她捆在一起,也不敢说自己的文学造诣能比肩诸葛亮。 那可是诸葛亮啊!一连串闪亮亮的头衔里有一个就是文学家!他写的《出师表》在后世的中学课本里要求全篇背诵的! 话说这个版本的亮亮是不是已经不具备写出《出师表》的历史背景了?日后人们岂不是失去了一篇永远流传的经典…… 蔡琰身上也有同样的问题,《胡笳十八拍》没有了呀! 吕昭的思维发散得有点远,所幸诸葛亮的问题及时把她的注意力拽了回来。 尽管还处在自我怀疑中,诸葛亮仍然准确地抓住了重点,一阵见血地说:“所以您没有读完五经。” 吕昭狡黠地眨眨眼睛,“读完了,我观其大略,都能背诵。” 只是不太明白其中有些内容的含义而已,但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,多少人穷尽一生研究一本典籍,才能有所收获呢。 听到自己曾经的建议被吕昭用作回答,诸葛亮有种被噎住的感觉。但经过打岔,他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。 吕昭继续开导:“如果你能把你学的东西教给那些孩子们,于你而言是一种德行的修炼,于他们而言则可能是此生唯一一条与知识接触的途径。没有你,他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,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,又何谈误入歧途呢?” “我不指望这些小孩子们将来能在儒学上有多少成就,不指望他们精通属文,出口成章,下笔如神,作赋言诗。并非是看不起他们,而是客观条件摆在那儿,实在是太难了。” 吕昭拿起摆放在桌案上的《仓颉篇》,翻开看了看。 此书是怡然书局去年年末出版的开蒙教程之一,由蔡邕和荀爽共同撰写雕刻蓝本。蔡邕写了《仓颉篇》和《急就篇》,荀爽写了《论语》。 “普通百姓们暂时也没有心思去追求那些。管子云‘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 第(2/3)页